第76章
關燈
小
中
大
第76章
====================
在蘸汁裏加這樣形狀比較完整的蒜,蒜味兒自然相對不足。
但黎錦真不在乎這點小事。她就喜歡偷懶,為此,有時可以犧牲食物的一部分滋味。所以就這樣吧。
包子的蘸汁,在京城的主要流派,應該就是“三合油”吧。
三合油者,醋、醬油、芝麻香油之混合也。這種蘸汁的配料相當平凡,但用途卻極為廣泛。
不僅可以用來做包子、餃子、餡餅、鍋貼之類的蘸汁,還能用來拌面、拌粉和拌涼菜。
這種混合的蘸汁,由於材料常見,味道清淡,不會掩蓋食材本身的風味,因此頗受民間歡迎。
黎錦將蘸汁調好之後,就把鍋蓋拿了起來。
因為這不是小籠包的關系,倒也不必特意把包子的籠屜端出來,拿到桌上吃。
只掀開鍋蓋,夾上一盤子包子,在桌子上吃盤中的包子,再把鍋蓋蓋回去就可以了。
黎錦便夾出了一盤包子,擺放在自己與阿誠之間,兩人同吃這一盤包子。
這中間摻雜著黎錦包出來的“麥穗餃”的包子,賣相還真不錯。
在黎錦看來,摻著擺放兩種形狀不同的包子,倒比只擺放一種包子更為美觀,不過這可能只是她想象出來的錯覺。
因為是燙面而非發面的,包子皮非常薄,似春餅一般、卻比春餅更薄。
而且,可能由於吸收了不少餡料中的油水的關系,包子的外皮顏色變成了半透明狀態,從外面居然直接可以看得見是什麽餡料。
這包子裏面,如果包裹的是韭菜雞蛋之類的、顏色鮮明的餡料的話,從外面一定能看得清清楚楚。
但羊肉蘿蔔餡的顏色,實在有些暗淡不起眼,所以看起來不怎麽明顯,倒是有些遺憾了。
但這無所謂,只要不耽誤美味程度,就不是大事。
這些包子,形狀非常小巧,與水餃相比,也不過是略大上一圈而已。
雖然不是小籠包,但大小體積其實也差不多。
論大小與形狀,阿誠包的包子,倒是與京城的著名小吃“羊眼包子”十分相似。
如果說與羊眼包子有什麽區別的話,那大概是,小吃界的羊眼包子是發面的,而阿誠包的十八個褶兒的包子、以及黎錦包的“麥穗餃”形狀的“包子”,包子皮都是燙面的吧。
黎錦夾起了一個阿誠包的包子,再度在心中感嘆他真是心靈手巧、技藝精湛。
近距離一看,這小包子的皮,顯得格外單薄而透明。其薄如紙,而且顏色也細膩瑩潔,呈現出玉色的光澤。
剛蒸好的包子,就算從取出來、放在盤子裏到開吃,已經晾了一小會兒,肉餡也依然是滾燙的。
黎錦不敢像吃其他食物一般,直接咬下去,更不敢豪爽地整個放進嘴裏咀嚼。
思前想後,黎錦只好在包子上先咬開小口,讓肉餡中的熱氣,隨著小口冒出去。
但是,事情的發展卻並不如黎錦所願。
包子上咬開這個小口之後,原本蘊含在肉餡中的湯汁,突然順著這個小口流淌了出來。
好在,包子本來就不是懸在空中,而是懸在裝了三合油與刀拍蒜的混合物的碗上方。
這樣一來,些許湯汁,便滴落在了調好的蘸汁上。
因為黎錦拌餡的時候,並沒有放進皮凍之類的配料,所以湯汁的主要成分,應該是羊油吧?
順著咬開的小口滴落的湯汁,流淌出來的速度雖然很快,但羊油相比別的油脂,似乎格外容易凝固。
僅僅是滴落在蘸汁上這種程度的降溫,就已經讓羊油在蘸汁的表面凝固出了小小的圓片。
這種凝固的羊油,顏色是半透明的白色,令人聯想起蠟燭油滴落在器物表面上的狀態。
不過,比起眼看湯汁莫名流淌出來的不快,黎錦卻更多地把註意力放在了用筷子夾住的那個包子上。
從咬開的小口中跑出來的,不僅有滴落的湯汁、散發的熱度,還有更重要的東西,便是誘人的香氣了。
那是一種由羊肉的鮮美、蘿蔔的清甜以及香辛料獨有的濃香,混合出來的香氣,聞一聞,就知道這包子的餡料會有多麽美味了。
為了讓熱氣盡快散發,黎錦將夾在筷子上面的包子,輕輕地搖晃著。
一縷縷不太鮮明的熱氣,也順著包子的開口,散發出來。
應該……差不多能下口了吧?黎錦猶豫地思索著。
該不該再等等呢?可是這包子真的好誘人啊。
況且,羊肉餡的包子,若是拖到冷了,一定會很難吃的……
最後,黎錦還是決定相信自己的判斷,將包子整個放進了嘴裏。
說起來……這麽吃東西,是不是不太像大家閨秀?
黎錦想起這個問題,突然感覺有些混亂,並且想起了很久以前的記憶。
她十來歲的時候,曾經去參加過未成年貴女們的一個聚會。
聚會的主題是什麽,黎錦當時就沒有搞清楚過,現在更是一點都記不得了。
因此,吸引黎錦的東西,當然不可能是那個她根本不明白是什麽的聚會主題,而是擺放在好多個桌子上的美食。
因為是貴女圈的活動,主辦者與參加者自然非富即貴,所以水果、點心以及涼菜之類,都是用純銀的盆子裝著的。
每個盆裏,都配著兩三把公用銀制湯匙或是夾子。
想吃東西的女孩子,可以到統一的地點,領取銀制的專屬餐具。先用公用的湯匙或夾子,把食物盛到自己用的餐具裏,再到布置好的桌椅上就餐。
若是不喜歡在桌椅上就餐,端著餐具到角落裏吃、或是邊走邊吃,應當也都是可以的。
黎錦當時看到了一種點心,它的名字可能叫“栗子酥”或“板栗酥”,也可能根本不是按黎錦猜測的方向命名。不過,對這個回憶而言,它叫什麽,也並不重要。
這種點心,可能是烘烤出來的吧。它的大小,像個大李子,形狀圓溜溜的,只底部是平的。
外皮是金黃色,非常漂亮誘人,應該是在外部刷了一層蛋黃液的關系。
可能由於刷了蛋黃液的關系,表皮比較光滑、非常薄而松散,酥得夾起來時不小心些都會掉渣。
黎錦當時就發現,這種點心非常好吃。
它的內餡體積,幾乎與點心本身一樣大小。像紙一般單薄的外皮,裹著這樣一塊巨大的餡料,真是令人滿足。
而餡料的主料,大概是栗子泥、花生碎、肉松的混合。
明明是以栗子作為主要原料,調味卻加糖不多,甚至那甜味,可能也只是栗子本身的淡淡甜味而已。
肉松倒是鹹的。這款點心調味的主要來源,居然就是肉松的那點鹹味。
黎錦覺得這點心味道相當不錯。她先試吃了一塊,之後便夾了七八塊,到附近的桌子上坐下,慢慢地吃起來。
但是,剛吃了兩三個,黎錦就覺得桌邊其他人看她的眼光,好像有些怪異。
現在想想,就連黎錦這麽遲鈍、很受嬌寵,又不通人情世故的孩子,都感覺到了周圍氣氛的不對勁。當時她的行為,與周圍格格不入的程度,由此可見一斑。
但是因為黎錦當時的年紀很輕、比在場很多人都要幼小的關系,她倒還不覺得有多難受。這是因為她自恃年幼,覺得自己便是一時失儀,也應當可以被諒解包容才對。
參加這個聚會的貴女,多是彼此不熟的。
黎錦推測,她們應該多半彼此並不相識,而自己向來深居簡出,多半不會有人認得出來自己是誰吧?所以這異樣的眼光,不太可能是黎錦因為某些自己也不知道的理由,壞了名聲,被人指指點點。
那麽,她們的異樣眼光到底源於什麽呢?
黎錦就先停下來不吃了,她面色平靜,現出一時走神、東張西望的小孩子氣質。但黎錦其實是在觀察周圍的人的舉動,推測之前其他貴女看自己的原因,到底是什麽。
看了有一會兒,黎錦恍然大悟。
原來,即使是未成年的貴女,像黎錦這樣一口吞下食物的行為,好像也是有失端莊的舉動。
雖然黎錦實在覺得,這點心直徑不過一寸多,分成一口口咬著吃才是離譜的,但其他人顯然不這樣認為。
她們倒也不是一口口咬著吃,而是用一種長約三四寸的小銀刀,將點心切成兩塊,甚至三四塊,再用湯匙舀著吃。
黎錦只覺得十分離譜,又看得替點心心疼。
這點心如此酥軟松散,切開來吃,會粉碎成什麽樣子,可想而知。
其結果就是,被切開的點心,筷子根本夾不起來,自然只能用湯匙舀著吃。但就算這樣,碗底也落得全是碎屑。
黎錦也不認為,她們最後會想法設法把碎屑弄進自己嘴裏。
而且,黎錦無論怎麽想,都覺得,這種點心如果不是一口放進嘴裏,就肯定會碎在嘴之外的地方。
所以,總而言之、一言以蔽之,便是,食物等於被這些“淑女”們糟蹋了。
黎錦倒不會鄙視她們裝模作樣,她也從來都不擅長和其他人作對。
--------------------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====================
在蘸汁裏加這樣形狀比較完整的蒜,蒜味兒自然相對不足。
但黎錦真不在乎這點小事。她就喜歡偷懶,為此,有時可以犧牲食物的一部分滋味。所以就這樣吧。
包子的蘸汁,在京城的主要流派,應該就是“三合油”吧。
三合油者,醋、醬油、芝麻香油之混合也。這種蘸汁的配料相當平凡,但用途卻極為廣泛。
不僅可以用來做包子、餃子、餡餅、鍋貼之類的蘸汁,還能用來拌面、拌粉和拌涼菜。
這種混合的蘸汁,由於材料常見,味道清淡,不會掩蓋食材本身的風味,因此頗受民間歡迎。
黎錦將蘸汁調好之後,就把鍋蓋拿了起來。
因為這不是小籠包的關系,倒也不必特意把包子的籠屜端出來,拿到桌上吃。
只掀開鍋蓋,夾上一盤子包子,在桌子上吃盤中的包子,再把鍋蓋蓋回去就可以了。
黎錦便夾出了一盤包子,擺放在自己與阿誠之間,兩人同吃這一盤包子。
這中間摻雜著黎錦包出來的“麥穗餃”的包子,賣相還真不錯。
在黎錦看來,摻著擺放兩種形狀不同的包子,倒比只擺放一種包子更為美觀,不過這可能只是她想象出來的錯覺。
因為是燙面而非發面的,包子皮非常薄,似春餅一般、卻比春餅更薄。
而且,可能由於吸收了不少餡料中的油水的關系,包子的外皮顏色變成了半透明狀態,從外面居然直接可以看得見是什麽餡料。
這包子裏面,如果包裹的是韭菜雞蛋之類的、顏色鮮明的餡料的話,從外面一定能看得清清楚楚。
但羊肉蘿蔔餡的顏色,實在有些暗淡不起眼,所以看起來不怎麽明顯,倒是有些遺憾了。
但這無所謂,只要不耽誤美味程度,就不是大事。
這些包子,形狀非常小巧,與水餃相比,也不過是略大上一圈而已。
雖然不是小籠包,但大小體積其實也差不多。
論大小與形狀,阿誠包的包子,倒是與京城的著名小吃“羊眼包子”十分相似。
如果說與羊眼包子有什麽區別的話,那大概是,小吃界的羊眼包子是發面的,而阿誠包的十八個褶兒的包子、以及黎錦包的“麥穗餃”形狀的“包子”,包子皮都是燙面的吧。
黎錦夾起了一個阿誠包的包子,再度在心中感嘆他真是心靈手巧、技藝精湛。
近距離一看,這小包子的皮,顯得格外單薄而透明。其薄如紙,而且顏色也細膩瑩潔,呈現出玉色的光澤。
剛蒸好的包子,就算從取出來、放在盤子裏到開吃,已經晾了一小會兒,肉餡也依然是滾燙的。
黎錦不敢像吃其他食物一般,直接咬下去,更不敢豪爽地整個放進嘴裏咀嚼。
思前想後,黎錦只好在包子上先咬開小口,讓肉餡中的熱氣,隨著小口冒出去。
但是,事情的發展卻並不如黎錦所願。
包子上咬開這個小口之後,原本蘊含在肉餡中的湯汁,突然順著這個小口流淌了出來。
好在,包子本來就不是懸在空中,而是懸在裝了三合油與刀拍蒜的混合物的碗上方。
這樣一來,些許湯汁,便滴落在了調好的蘸汁上。
因為黎錦拌餡的時候,並沒有放進皮凍之類的配料,所以湯汁的主要成分,應該是羊油吧?
順著咬開的小口滴落的湯汁,流淌出來的速度雖然很快,但羊油相比別的油脂,似乎格外容易凝固。
僅僅是滴落在蘸汁上這種程度的降溫,就已經讓羊油在蘸汁的表面凝固出了小小的圓片。
這種凝固的羊油,顏色是半透明的白色,令人聯想起蠟燭油滴落在器物表面上的狀態。
不過,比起眼看湯汁莫名流淌出來的不快,黎錦卻更多地把註意力放在了用筷子夾住的那個包子上。
從咬開的小口中跑出來的,不僅有滴落的湯汁、散發的熱度,還有更重要的東西,便是誘人的香氣了。
那是一種由羊肉的鮮美、蘿蔔的清甜以及香辛料獨有的濃香,混合出來的香氣,聞一聞,就知道這包子的餡料會有多麽美味了。
為了讓熱氣盡快散發,黎錦將夾在筷子上面的包子,輕輕地搖晃著。
一縷縷不太鮮明的熱氣,也順著包子的開口,散發出來。
應該……差不多能下口了吧?黎錦猶豫地思索著。
該不該再等等呢?可是這包子真的好誘人啊。
況且,羊肉餡的包子,若是拖到冷了,一定會很難吃的……
最後,黎錦還是決定相信自己的判斷,將包子整個放進了嘴裏。
說起來……這麽吃東西,是不是不太像大家閨秀?
黎錦想起這個問題,突然感覺有些混亂,並且想起了很久以前的記憶。
她十來歲的時候,曾經去參加過未成年貴女們的一個聚會。
聚會的主題是什麽,黎錦當時就沒有搞清楚過,現在更是一點都記不得了。
因此,吸引黎錦的東西,當然不可能是那個她根本不明白是什麽的聚會主題,而是擺放在好多個桌子上的美食。
因為是貴女圈的活動,主辦者與參加者自然非富即貴,所以水果、點心以及涼菜之類,都是用純銀的盆子裝著的。
每個盆裏,都配著兩三把公用銀制湯匙或是夾子。
想吃東西的女孩子,可以到統一的地點,領取銀制的專屬餐具。先用公用的湯匙或夾子,把食物盛到自己用的餐具裏,再到布置好的桌椅上就餐。
若是不喜歡在桌椅上就餐,端著餐具到角落裏吃、或是邊走邊吃,應當也都是可以的。
黎錦當時看到了一種點心,它的名字可能叫“栗子酥”或“板栗酥”,也可能根本不是按黎錦猜測的方向命名。不過,對這個回憶而言,它叫什麽,也並不重要。
這種點心,可能是烘烤出來的吧。它的大小,像個大李子,形狀圓溜溜的,只底部是平的。
外皮是金黃色,非常漂亮誘人,應該是在外部刷了一層蛋黃液的關系。
可能由於刷了蛋黃液的關系,表皮比較光滑、非常薄而松散,酥得夾起來時不小心些都會掉渣。
黎錦當時就發現,這種點心非常好吃。
它的內餡體積,幾乎與點心本身一樣大小。像紙一般單薄的外皮,裹著這樣一塊巨大的餡料,真是令人滿足。
而餡料的主料,大概是栗子泥、花生碎、肉松的混合。
明明是以栗子作為主要原料,調味卻加糖不多,甚至那甜味,可能也只是栗子本身的淡淡甜味而已。
肉松倒是鹹的。這款點心調味的主要來源,居然就是肉松的那點鹹味。
黎錦覺得這點心味道相當不錯。她先試吃了一塊,之後便夾了七八塊,到附近的桌子上坐下,慢慢地吃起來。
但是,剛吃了兩三個,黎錦就覺得桌邊其他人看她的眼光,好像有些怪異。
現在想想,就連黎錦這麽遲鈍、很受嬌寵,又不通人情世故的孩子,都感覺到了周圍氣氛的不對勁。當時她的行為,與周圍格格不入的程度,由此可見一斑。
但是因為黎錦當時的年紀很輕、比在場很多人都要幼小的關系,她倒還不覺得有多難受。這是因為她自恃年幼,覺得自己便是一時失儀,也應當可以被諒解包容才對。
參加這個聚會的貴女,多是彼此不熟的。
黎錦推測,她們應該多半彼此並不相識,而自己向來深居簡出,多半不會有人認得出來自己是誰吧?所以這異樣的眼光,不太可能是黎錦因為某些自己也不知道的理由,壞了名聲,被人指指點點。
那麽,她們的異樣眼光到底源於什麽呢?
黎錦就先停下來不吃了,她面色平靜,現出一時走神、東張西望的小孩子氣質。但黎錦其實是在觀察周圍的人的舉動,推測之前其他貴女看自己的原因,到底是什麽。
看了有一會兒,黎錦恍然大悟。
原來,即使是未成年的貴女,像黎錦這樣一口吞下食物的行為,好像也是有失端莊的舉動。
雖然黎錦實在覺得,這點心直徑不過一寸多,分成一口口咬著吃才是離譜的,但其他人顯然不這樣認為。
她們倒也不是一口口咬著吃,而是用一種長約三四寸的小銀刀,將點心切成兩塊,甚至三四塊,再用湯匙舀著吃。
黎錦只覺得十分離譜,又看得替點心心疼。
這點心如此酥軟松散,切開來吃,會粉碎成什麽樣子,可想而知。
其結果就是,被切開的點心,筷子根本夾不起來,自然只能用湯匙舀著吃。但就算這樣,碗底也落得全是碎屑。
黎錦也不認為,她們最後會想法設法把碎屑弄進自己嘴裏。
而且,黎錦無論怎麽想,都覺得,這種點心如果不是一口放進嘴裏,就肯定會碎在嘴之外的地方。
所以,總而言之、一言以蔽之,便是,食物等於被這些“淑女”們糟蹋了。
黎錦倒不會鄙視她們裝模作樣,她也從來都不擅長和其他人作對。
--------------------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